Search

#政經八百政治標記


〔 #考題中的政治學 #簡述柏拉圖的公民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#政經八百政治標記


〔 #考題中的政治學 #簡述柏拉圖的公民觀〕


經歷了兩個禮拜公民科考題的延伸,考題中的政治學迎來最後一個單元!


這次我們轉換視角,來看看歷史科的考卷。


在政治學的領域中,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學的研究是相當重要的子領域,國高中歷史課本介紹的希臘三哲人、盧梭、洛克、孟德斯鳩等多位啟蒙時代代表人物,以及今年也有入題的馬克思的共產思想,均是重要的政治思想家,也是當今學界的重點研究對象。


今天我們就要快速帶大家從考題中延伸出來,多了解一點「柏拉圖」在其經典著作中對於理想城邦制度的描繪了。

▌指考歷史第 25 題


一位政治思想家主張建立一種邦國,這邦國由三個階層構成:統治階層治理國政、武士階層捍衛邦國、生產階層生養社會。土地是所得主要來源,財富由社會公有,兒童由國家教養。


他對民主政治缺乏信心,認為只有智慧最高的人當政,邦國才能免於邪惡事物。這位思想家是誰?


(A) 柏拉圖
(B) 商鞅
(C) 洛克
(D) 馬克思


答案為(A)柏拉圖。


▌對民主悲觀的柏拉圖


為甚麼題幹中會提到柏拉圖對民主政治缺乏信心呢?


這是因為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被陪審團投票判決處死,使得柏拉圖開始鄙視民主,認為民主很快就會演變成暴民政治。


柏拉圖強調,暴政源自民主政治,因為烏合之眾在平等的基礎下選出的公僕只求討好大眾,使得社會的規範和秩序隨之鬆弛,野心政客便會利用群眾發動革命,最終導致暴君統治。


極端的放任只會導向敗壞,最惡劣的暴君統治與奴役體制皆源自最極端的自由訴求。


▌柏拉圖的哲君觀


因此為了避免民主所會帶來的混亂以及暴政,在《理想國》中,柏拉圖提倡由哲君 (Philosopher king) 主政的專家政治。


身為哲君必須兼備「知識」與「德行」,最主要的工作是建立政治制度,包括社會化與教育公民的制度,以將他所取得的知識轉化成公民可以共享的好處。


總體而言是一種人治色彩濃厚的政治制度。


▌靈魂三分說


支撐哲君制度的一大基礎是柏拉圖所提出的靈魂三分說,他認為人的所作所為會受到三種不同的稟賦所塑造,分別是慾望、精神以及理性。


❶ 慾望 (appetitive):包括人類對於食物、生存、金錢等生理性的渴求。


❷ 精神 (spirited):是人類對於勝利、榮譽與卓越名聲的追求。


❸ 理性 (rational):的是人類對於真理與知識的探求。


每個人的靈魂分別受到三種不同稟賦的控制,不僅決定人格以及存在的價值,也連帶影響城邦中階級的組成,也就是考題所提到的三種階級。


▌組成城邦的三種階級


柏拉圖認為不僅人的靈魂可以區分出三種不同稟賦,理想城邦中也會由三種稟賦互相調和而成。


因此城邦由三種階級組成—生產者、衛國者以及治國者,
分別對應到三種稟賦所造育的人格—重慾者、重精神者以及愛理智者。


❶重慾者


靈魂受到慾望控制,就會以追求物質享受為人生目的,此種人適合擔任生產者,以農、工、商為業,維持城邦的經濟生活,謀求個人享受與利益。


❷ 重精神者


受到精神所控制的靈魂志於追求榮譽與個人名聲,這樣的靈魂要擔任衛國者,出任戰士以保家衛國為責。


❸ 愛理智者


至於擁有理性靈魂的人則視追求知識與真理為生命的真諦,他們是哲學家,出任城邦的治國者,以高度的智慧調和前兩者的氣質,使城邦達於至善。


▌教育的目的與重要性


而一個人將會受到何種稟賦的主宰,會取決於對他而言,哪種稟賦擁有相對較強的力量,以及他所經歷的教育與社會化歷程。


所以柏拉圖在《理想國》中,相較於法律,更注重教育的存在,他認為若缺乏健全的品格,就算有再多的律法也都枉然,而品格的塑造就必須仰賴教育。


此外,教育也能夠幫助城邦篩選出不同階層的人,因此,他把教育分為三個階段,藉由接受不同的訓練依序區別出生產者、衛國者以及治國者。


▌思考


概要式地稍微理解柏拉圖對於理想城邦的想像,與現今所熟知自由民主概念似乎有許多衝突。


在城邦中生活的人們並沒有選擇教育以及角色的自由,更甚者其實連自由婚配生育以及私有財產的自由都無法擁有。


或許這樣真的能夠如伯拉圖所想像的,阻絕民主政治下讓暴政趁機而起的可能,可是如果一個國度自由不在,還會是個你所嚮往的國家嗎?


今天礙於篇幅有限,我們僅能針對考題有點出的概念作進一步的延伸含粗略的介紹。


政治思想的世界相當博大精深,古今中外也有相當多的思想家以及學者有對柏拉圖的論述做出贊同、補充以及挑戰,例如同為希臘三哲的亞里斯多德便曾挑戰過柏拉圖的靈魂觀。


如果你讀完這篇後激盪起許多思考的漣漪的話,說不定代表你開始領略到思考的迷人之處,歡迎大家一同加入,多多領略這個耐人尋味的領域!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“不再與世界大小事擦肩而過” 政治|經濟 科普理論×時事探討 每週二、五、日上線
View all posts